進入11月,北方的氣溫逐漸轉寒,但錦州港生產營運卻日益“火熱”。正值錦州港“大干一百天、決戰四季度”的“沖鋒”攻堅期,外貿貨源中轉也在不遺余力發揮著重要作用。昨天,記者從錦州港營運指揮中心獲悉:進入11月,外貿船舶集港量銳勢不減,港口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工作的同時,全力搶抓吞吐量份額,助力“十三五”收官、“十四五”開局更勝一籌。
夯基壘臺
擘畫“對外開放”新藍圖
糧食貨種作為港口優勢貨源之一,錦州港一直不遺余力尋求“開放”突破口。2017年3月,錦州港獲批遼寧省檢驗檢疫局出口糧倉儲企業資質;2017年12月,再度獲批國家質檢總局“全國進境糧食指定口岸”資質,為錦州港連續20年蟬聯內貿糧中轉第一港增添籌碼。
承擔港口量、利“引擎”重任的油品貨種,也受益于“對外開放”。2016年7月,錦州港獲得國家商務部原油倉儲經營許可,成為全國第四家、東北地區第一家具有原油倉儲經營資格的企業。2016年9月,錦州港原油罐區一期工程T104、T105、T106三個儲罐正式具備保稅資質,即具有貨物保稅、國際中轉、貨物暫存等功能。2016年3月,總罐容60萬立方米的錦州港油品罐區(二期)工程開工建設,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,錦州港油品罐區(二期)工程6個儲罐相繼取得保稅資質,2017年4月,錦州港首次迎來“蘇伊士”和LR船舶抵港。
敞開大門
構建“對外開放”新格局
2017年5月3日,“俄羅斯經滿洲里至錦州港”的中俄集裝箱海鐵聯運列車首次抵達錦州港,標志著錦州港成為遼寧省亞歐路橋運輸的又一端點,對遼寧省經濟發展和擴大外向度起到積極推進作用。
2017年11月22日,“中國·錦州—俄羅斯”中歐海鐵班列正式開通,此班列為遼西乃至東北開辟了一條全新的安全、便捷、高效的歐洲市場通道,是錦州港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助力“遼滿歐”、“遼蒙歐”、“遼海歐”大通道建設重要的戰略舉措。
2018年4月19日,“俄羅斯伊爾庫茨克—錦州港—廣州”中俄集裝箱鐵海聯運列車成功開通,該班列以每周一列的班次運行,對錦州港具有里程碑的意義:錦州港作為中蒙俄鐵路出入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實至名歸。
2020年6月23日,“錦州—海南(洋浦)”內外貿同船順利開通,開拓了東北及蒙東地區與世界各地貿易往來的新路徑,使錦州腹地外貿貨源更加順暢、便捷地通達世界各地,助力錦州港在國際化舞臺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“角色”。經統計,從2016年到2020年10月,錦州港油品化工累計中轉超7000萬噸。從錦州港市場部門獲悉:截至2020年10月份,錦州港外貿成品油完成量創同期新高、外貿原油創單客戶上岸新紀錄。2018年—2019年,外貿年中轉量更由1652萬噸飆升至1837萬噸,2020年1月—9月外貿吞吐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速5%,持續跑出開放“加速度”。
項目提振
注入“對外開放”新動能
2019年12月,錦州港保稅物流中心(B型)申報成功,成為遼西北第一個保稅物流中心。2020年5月,錦州港保稅物流工程開工建設,預計2020年年底前完成驗收并封關運行。
不僅如此,“十三五”期間,錦州港搶抓省、市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臨港產業、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的重大機遇,著力推進臨港產業合作。同時,密切關注遼西蒙東地區產業轉移和傳統產業升級發展動態,籌謀優勢的臨港產業發展機會,并借助自身優勢,審時度勢擇機參與產業項目投資。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,以大發展惠及大民生,一個個投資體量大、科技含量高、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,正成為錦州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,也為“十四五”發展奠定堅實基礎。
□摘自:2020年11月18日《錦州晚報》